那天,我開著車,一路向南,一路顛簸,與落日賽跑,于暮色來臨前回到故里,蘋果之鄉—陜西富縣。
路的兩旁皆是大片果園,農人們在園子里忙碌,粉紅的蘋果與尚未掉落的綠葉形成鮮明對比,顯得格外好看。其實這樣的風景本應是從小看到大,再熟悉不過了,但因這些年在外奔波,很少回家的緣故,見到這樣的景象,心中竟然有些稀奇與新鮮的感覺。陣陣涼風吹來,忽而感到已入深秋,心中增添了幾分惆悵。
秋天,是豐收的季節,是農民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,春種秋收,農民春天種下的希望都要在秋天收獲。枝頭的果實慢慢彎下腰,地下的腳印慢慢抬起了頭,繪下了成熟的弧度。宗介華在《帶刺的朋友》中寫道“秋天,棗樹上掛滿了紅棗,風兒一吹,輕輕擺動,如同無數顆飄香的瑪瑙晃來晃去,看著就讓人眼饞”。這可能是秋天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吧。
清晨,伴著晨霧與露珠,我和家人們去果園摘蘋果,每一顆蘋果我都摘的小心翼翼,生怕辜負了大自然的饋贈,因為我深知每一顆蘋果的來之不易。在我們那里,蘋果便是大多數人家一年的經濟來源,靠天吃飯顯示得淋漓盡致。在花期如果遇到寒凍,產量則低,夏季遇冰雹,則有疤痕,賣不上好價錢,每一顆蘋果經過施肥、打藥、除草、疏花、疏果、套袋、卸袋等多道工序,才得以采摘。
“莊戶人不用問,一家干甚都干甚。”秋收的季節,每家每戶都伴著暮色才回到家中,炊煙升起又落下,晚上十點多整個村莊已經安靜下來,晴朗的夜空籠罩著大地,只有偶爾的狗叫聲和不知名的蟲鳴聲,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很快進入了夢鄉。
我想我是喜歡秋天的,但我又是討厭秋天的。我喜歡詩歌里的秋天,草木搖落,寒蟬凄切,霜葉火紅,但我又討厭秋天的凄涼,淅瀝瀝下不盡的雨,潮濕冰冷,連刮起大風都帶著水汽,寒意入骨。可偏偏是一點點冷下去,在你還僥幸夏日余溫猶存,大咧咧只著單衣時,涼意已經從穿著涼鞋的腳底浸滿上來,至寒夜的夢中將人溺斃。凍醒后倉促翻箱倒柜,驟然間升起不知該穿什么的迷茫來。在每個下班的公交站,寒冷和饑餓一同襲來,伴著冰涼的雨絲飄到臉上,總有點凄惶悲慘之感。一點點緩慢降溫的秋天就像是拖拖拉拉藕斷絲連的狗血劇情,不干脆不利索得讓人抓狂。
但總的來說,秋天,是一個成熟厚重的季節,是勞動與太陽同輝的日子,我們都只是匆匆過客,踩著落葉一路風塵趕赴各自的命定之約,愿我們在秋天打撈起感悟和懂得,珍惜下一季的到來。(選煤公司檸條塔選煤廠 賀霞)